春风有信,芳华如你—— 土木工程学院巾帼之花绽放育人四季
时间:2025-03-26 浏览次数:0
三月的风裹着暖意,拂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枝头新绿。校园里的每一寸春光都浸润着温柔的力量——讲台上从容的板书声、实验室里专注的侧影、寝室楼中关切的叮咛、办公桌前键盘敲击的碎星……无数平凡而动人的身影,正以不同的姿态诠释着“她”的芳华。值此“三八”国际妇女节之际,让我们将镜头对准那些扎根教育沃土的“她力量”,聆听时光里沉淀的育人诗篇。

知识的“摆渡人”
清晨,她们准时走进教室,指尖还留着昨夜批改结构设计图时的红墨水痕迹。树人楼阶梯教室的讲台上,她们用粉笔勾勒出桥梁的力学曲线,袖口微微卷起时,露出的腕表表盘映着工程制图软件的光标——那是教学楼与工地之间反复切换的时区。
课后,她们常被学生簇拥着走向实验室。“加载速度必须像心跳一样稳定。”指导学生操作液压试验机时,她的声音温柔而笃定。荷载值攀升的嗡鸣声中,有学生悄悄打量导师被安全帽压乱的发丝,“加载速率每秒钟不能超过0.5兆帕。”戴着防护手套的手稳稳握住液压控制器,眼神在应变曲线和学生记录本间来回校准。当有个学生因数据偏差焦躁时,她会指着图纸说:“看见那些脚手架了吗?每根钢管都允许有2毫米的误差,但我们的耐心刻度必须是零。”




寂静处的“长明灯”
在土木楼6楼各个行政办公室里,她们都是默默无闻的守护者。每天穿梭于文字报表之间,协调工作会议、核对财务票据、安排课程计划、整理教学档案,确保每一个细节精准无误。这些“看不见”的付出凝结成校园运转的基石,当老师们在讲台上流畅使用新安装的智慧黑板,当学生顺利办理了申请手续,当深夜加班的科研团队刷开突然恢复供电的实验室——那些行政办公桌上的长明灯,始终静默地照亮着校园的每一个齿轮。她们用细致与坚韧,书写着平凡中的不凡,成为学校学院不可或缺的力量。

晨昏之间的“经纬线”
当薄雾还萦绕着林科大桥,她们的手机屏幕已陆续亮起——昨夜查寝时记录的学生诉求、家长的询问信息……办公室的座机开始此起彼伏地鸣响,她们接听着家长的来电反馈学生在学校的情况,右手还在在电脑上同步修改班会方案,毕业季,被就业协议书铺满的办公桌像一片待收割的麦田。她们保持着“24小时”的待机状态,将琐碎编织成经纬,用脚步丈量着宿舍楼与办公室的距离。办公桌上学生的假条、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写着:“X班小陆情绪波动”“提醒小刘提交实习材料”、深夜查寝时手机划过的微光,都是她们守护青春的注脚。


在教学与科研的广阔天地中,土木工程学院的“她们”展现了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,不仅在三尺讲台上挥洒汗水,更在科研与实践中展现了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创新的教学理念。覃银辉老师以精湛的信息化教学技艺,荣获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,成为教育创新的典范。李媛媛老师在2024年湖南省普通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中摘得桂冠,她的教学艺术如同春风化雨,滋润着学生的心田。

在指导学生学科竞赛的征途上,她们更是倾注了满腔热情。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,学生们斩获国家级奖项50余项、省部级奖项30余项,这些荣誉的背后,是她们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。

科研领域中,老师们同样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和坚韧的毅力。国家级项目6项、省部级项目30余项,这些数字背后,是她们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。易文老师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,胡壹、赵金萍、陈颖等老师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,以及刘克非、刘珏等老师发表的高水平论文,都是她们科研道路上的一座座丰碑。她们以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,积极投身于学院的各项工作中,成为推动学校学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春意盎然,万物复苏,我们即将迎来第115个“三八”国际劳动妇女节。土木工程学院精心策划了以“春风有信,芳华如你”为主题的“三八”妇女节系列庆祝活动,激励学院的女教职工们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,为学院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贡献更多力量,以更加昂扬的姿态,迎接每一个挑战,创造更加辉煌的成就。
